2008年4月21日 星期一

彼岸道品第一問, 阿逸多問--4


1032 什麼能遮蔽世間?為什麼世間沒有光輝?

什麼能污染世間?什麼是世間的大恐怖?

1033 無明能遮蔽世間,放逸令世間無光輝;

貪欲能污染世間,苦是世間的大怖畏。

1034 眾流到處流動,如何制止眾流?

請告訴我如何制止眾流?如何才能阻止眾流?

1035 世間所有眾流,念處可以制止眾流;

我來告訴你如何制止眾流,依慧可以阻止眾流。

在《瑜伽師地論》卷第十九,相當的翻譯為:

1034 諸流處處漏,是漏誰能止?

當說誰防護?眾流誰所偃?

1035 世間諸流漏,是漏念能止;

我說能防護,由慧故能偃。

1034, 1035 兩偈所說的「流」為

《雜阿含490經》「閻浮車問舍利弗:『所謂流者,云何為流?』舍利弗言:『流者,謂欲流、有流、見流、無明流。』復問:『舍利弗,有道、有向,修習多修習,斷此流耶?』舍利弗言:『有,謂八正道。正見,乃至正定。』時二正士共論議已,各從座起而去。」(CBETA, T02, no. 99, p. 127, a3-7)

《雜阿含1172經》「浚流者,譬四流:欲流、有流、見流、無明流。」

《阿毘曇毘婆沙論》「四流:欲流、有流、見流、無明流。」(CBETA, T28, no. 1546, p. 192, b5)

《增壹阿含31.9經》「汝今當知,如來亦說有四流法。若一切眾生沒在此流者,終不得道。云何為四?所謂欲流、有流、見流、無明流。
云何名為欲流?所謂五欲是也。云何為五?所謂若眼見色起眼色想、若耳聞聲起識想、若鼻嗅香起識想、若舌知味起識想、若身知細滑起識想,是謂名為欲流。
云何名為有流?所謂有者,三有是也。云何為三?所謂欲有、色有、無色有,是謂名為有流也。
云何名為見流?所謂見流者,世有常、無常。世有邊見、無邊見。彼身彼命、非身非命。有如來死、無如來死、若有如來死無如來死、亦非有如來死亦非無如來死,是謂名為見流。
彼云何無明流?所謂無明者,無知、無信、無見,心意貪欲,恒有希望。及其五蓋:貪欲蓋、瞋恚蓋、睡眠蓋、調戲蓋、疑蓋,若復不知苦、不知習、不知盡、不知道,是謂名為無明流。天子當知,如來說此四流,若有人沒在此者,亦不能得道。」(CBETA, T02, no. 125, p. 672, b17-c6)

是漏念能止,

《雜阿含490經》所說為八正道,修習多修習八正道,可以斷此流。簡而言之,四念處可以斷此四流。雖然《大智度論》「問曰:『何等是四念處?』答曰:『身念處,受、心、法念處,是為四念處。觀四法四種: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CBETA, T25, no. 1509, p. 198, c10-13)」但是《四阿含》與巴利經論一向四念處只是身身念處、受受念處、心心念處、法法念處,此中有入手處的差別。

由慧故能偃

《瑜伽師地論》與《經集,彼岸道品》都是用『慧』字,巴利用的字是 pa~n~na,其實就是『般若』的原本發音,『梵文 praj~na』反而和今日『般若』的台語讀音相近。在論斷阿含與尼柯耶的慧與般若的異同,可以從漢譯的原始字音作為其中的一個考量。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