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12日 星期四

雜阿含63經, 我勝我等我劣


我曾經提問:『不要有我等、我勝的驕慢,可以理解;但是為何不能有我劣的見解?』長老菩提比丘回答:『最主要的是「我見」,因我見而有「我勝、我等、我劣」,則不能解脫。』我問:『是否因此就不要分別這樣比較好、那樣比較不好?』菩提長老回答:『不是,事情仍然有該作、不該作,這是合適的、那是不合適的。不該有的是因我見而起的「我等、我勝、我劣」。』

巴利《相應部尼柯耶》SN 22.47經,《觀見,Ways of regarding things對事物的見解)》:

在舍衛城,世尊告訴諸比丘:「諸比丘,那些苦行者、婆羅門見有我者,一切皆取著於五蘊、或五蘊之一而見有我。五蘊是那五蘊呢?諸比丘,在此,有無聞凡夫,不見聖人,不知聖人之法,不熟悉聖人之法,把色當作我,把我當作擁有色,我中有色,色中有我﹔把受、想、行、識當作我,把我當作擁有識,我中有識,識中有我。如此,他從未離去如是的觀見與「有我」的概念〔註一〕。因為尚未離去我見,則有五根之入侵,即眼根,耳、鼻、舌、身根〔註二〕。諸比丘,有心志、精神的現象、無明,當無聞凡夫被無明所生之受所觸,「我」在心中出現,「這是我」在心中出現,「我將是」、「我將不是」在心中出現,「我將是有色的」、「我將是無色的」、「我將是有知覺的」、「我將是無知覺的」、「我將是既非有知覺也非無知覺的」在心中出現。諸比丘,有五根於此﹔然則,多聞聖弟子斷無明而生正知﹔當彼人離無明而生正知,「我」不在心中出現,「這是我」不在心中出現,「我將是」、「我將不是」不在心中出現,「我將是有色的」、「我將是無色的」、「我將是有知覺的」、「我將是無知覺的」、「我將是有既非有知覺也非無知覺的」不在心中出現。

註一:覺音論師在本經的註解,如此解釋:『「我見」是「無明」不知不覺的顯示,是欲貪與慢的顯現。』
註二:菩提比丘認為「未離去我見,則有五根之入侵」,此句在描述『因對「我」的長久頑固的執持而起輪迴。』

巴利《法句經》 201偈

Victory produces hatred.

勝利者招致怨恨

Defeated one dwells in pain.

失敗者住於苦痛

Tranquil one dwells happily,

寂靜者住於安樂

having renounced both victory and defeat.

已經捨棄了勝敗。

《雜阿含63經》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受陰,謂色受陰,受、想、行、識受陰。比丘,若沙門、婆羅門計有我,一切皆於此五受陰計有我。何等為五?諸沙門、婆羅門於色見是我、異我、相在;如是受、想、行、識見是我、異我、相在。如是愚癡無聞凡夫計我,無明分別。如是觀,不離我所。不離我所者入於諸根,入於諸根已、而生於觸,六觸入所觸,愚癡無聞凡夫生苦、樂,從是生此等及餘:謂六觸身。云何為六?謂眼觸入處,耳、鼻、舌、身、意觸入處,比丘,有意界、法界、無明界。無明觸所觸,愚癡無聞凡夫,言有、言無、言有無、言非有非無、言我最勝、(言我劣),言我相似。我知,我見。復次,比丘,多聞聖弟子住六觸入處而能厭離無明,能生於明。彼於無明離欲而生於明,不有、不無、非有無、非不有無、非有我勝、非有我劣、非有我相似,我知、我見。作如是知、如是見已,所起前無明觸滅,後明觸集起。]佛說是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案,『己等、己勝、己劣』,詳如〔舍利弗讚佛,涅槃經4)

(雜阿含45經)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受陰。云何為五?色受陰,受、想、行、識受陰。若諸沙門、婆羅門見有我者,一切皆於此五受陰見我。諸沙門、婆羅門見色是我、色異我、我在色、色在我。見受、想、行、識是我,識異我、我在識、識在我。愚癡無聞凡夫以無明故,見色是我、異我、相在,言我真實不捨﹔以不捨故,諸根增長﹔諸根長已,增諸觸,六觸入處所觸故,愚癡無聞凡夫起苦樂覺,從觸入處起。何等為六?謂眼觸入處,耳、鼻、舌、身、意觸入處。如是,比丘,有意界、法界、無明界,愚癡無聞凡夫無明觸故,起有覺、無覺、有無覺﹔我勝覺、我等覺、我卑覺,我知、我見覺。如是知、如是見覺,皆由六觸入故。多聞聖弟子於此六觸入處,捨離無明而生明,不生有覺、無覺、有無覺,勝覺、等覺、卑覺,我知、我見覺。如是知、如是見已,先所起無明觸滅,後明觸覺起。〕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