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9日 星期三

楊逵與新化楊逵文學紀念館

P1080576

賴和於1943年日本終戰投降前去世。在他身後台灣文壇首數楊逵、葉石濤、吳濁流、鍾理和四大老,四位都歷經二二八事件,楊逵(1906-1985)、葉石濤因而被捕入獄,葉石濤、吳濁流隱身教育界,勉強稱得上衣食無憂,楊逵日子過得最清苦。葉石濤在台灣文學史、台灣文學批評史地位卓著,吳濁流於國民黨風聲鶴唳的艱苦時期,不惜資財創辦《台灣文藝》影響新一代台灣文學頗鉅,本身小說如《亞細亞的孤兒》、《台灣連翹》、《無花果》等等,也著作豐碩。

P1100490

相對來說,楊逵的著作似乎單薄一些,可是,此三位作家,只有楊逵是一路從農民運動抗爭出身,可以說是煉就一身銅皮鐵骨,這些窮苦經歷,冒著家破人亡的危險自身經歷過來,與一般作者側寫的筆觸自然不同。

P1080577

1927年楊逵22歲,從日本返台,參加「台灣農民組合」的抗爭活動,被日本政府的台灣總督府列為惡性重大的「匪寇」。

P1080621

P1080622

《台灣匪誌》記載的「林杞埔事件」。(林杞埔現名南投縣竹山鎮)

P1080620

1927年認識了葉陶。1929年與葉陶結婚。

P1080600

1935年,舉家遷往彰化,租屋於賴和醫院對面,吳瀛洲花園後頭,面臨中正路,本版主小時候常在楊逵與葉陶的租屋處出入。楊逵成立「台灣新文學社」,葉陶協助楊逵創辦《台灣新文學》雜誌。版主猜想,楊逵、葉陶一直十分貧苦,雜誌社幕後應該是賴和與陳虛谷出資。

1937年日本警察入田春彥協助償還債務,楊逵夫婦經營首陽農場,葉陶負責賣花。

楊逵一生主要有兩位貴人,一是引導楊逵在在文學園地耕耘的賴和。一是協助還債的日本警察入田春彥,後來楊逵一家賴以安身立命,安頓生活的「首陽花園」(後來換地成為「東海花園」),也是此一款項的餘款購買的。。

P1080613

P1080616

這張照片可能是陳澄波死於二二八事件前的照片。

P1080617

P1080629

日本戰敗後,楊逵此篇文章可以代表台灣人民對國民黨政府的期待。

P1080630

1949年楊逵發表「和平宣言」,夫妻再度被捕入獄。

P1080588

楊逵說:「這是他一生領到的酬勞最高的稿費,寫了五百個字,可以免費白吃白住十二年。」

P1080602

他又說:「我公然反對日本政府,組織農民示威抗議,被捕十多次,總共才關不到兩個月。我針對陳誠的發言,寫了五百字的建議,文中還引用國父遺教,要求全台灣增產建設。沒組織民眾,也沒示威抗議,一次就關足了十二年。」

呵呵呵,楊先生,你真愛說笑話!

P1080636

「農民組合」的照片,可以看到「新竹支部」的旗子。

P1080635 

P1080633

日治時代台灣人可以用三個人來代表:

一是引日本軍進台北城,享受日本人授予特權販賣鴉片的辜顯榮。

一是希望由議會政治,爭取台灣人民想受日本公民待遇的霧峰林家後代林獻堂。

一是主張用革命手段爭取台灣獨立的蔣渭水。

結果很明顯,蔣渭水成為十元銅幣的肖像。

P1080637

以下引自部落格《Oh My God》

http://www.ohmygod.org.tw/goodtohaveyou/good017.htm

壓不扁的玫瑰──楊逵

整理/廖怡君

「……我蹲下去一看,看到了被水泥塊壓在底下的一棵玫瑰花。被壓得密密的,竟從小小的縫間抽出一些芽,還長出一個拇指大的花苞。我覺得這很有意思,便同他協力把那水泥塊推開了。下面出現了一株被壓得扁扁的玫瑰花……它給我一個『春光關不住』的啟示…… 象徵著在日本軍閥鐵蹄下的台灣人民的心。」

這是台灣作家楊逵作品〈春光關不住〉的中段,也是為眾人所熟知的〈壓不扁的玫瑰花〉。而楊逵一生也成為「在日本軍閥鐵蹄下的台灣人民的心」的象徵。

楊逵與妻子葉陶

楊逵本名楊貴, 1905年生於台南州的大目降街(現在新化),念書時,發生焦吧年的台人抗日事件,印象深刻。十八歲考入台南州立第二中學校(今台南一中),二十歲東渡日本求學,二十三歲束裝返台,旋即投入台灣文化協會的民族運動,後被推為文化協會的議長,在結婚當日淩晨與新娘葉陶雙雙被捕入獄。三十歲以〈送報伕〉入選東京「文學評論」第二獎,是台灣人首次進軍日本文壇;以後即大量從事文學創作。

楊逵四十三歲時,二二八事件爆發,被捕入獄,關四個月;四十五歲因發表〈和平宣言〉,觸怒台灣當局,被送往綠島,服刑十二年,其間仍不曾間斷寫作,〈春光關不住〉即當時在獄中的創作。出獄後,經營東海花園,七十歲時,〈春光關不住〉被改題為〈壓不扁的玫瑰花〉,收錄在國中國文教科書裡,是台灣文學作家作品被編入國中教科書的第一人。

楊逵走上文學之路,是因年少目睹焦吧年抗暴的悲壯事件,後來日人更把此事件指為「匪亂」,因此,楊逵決心以小說的形式來糾正被編造的歷史。台灣人民的辛酸血淚生活,而對殖民殘酷統治形態抗議,自然就成為楊逵最關心的主題。

在〈送報伕〉裡,關於日人對台人土地掠奪的殘忍過程有生動的描述;日本統治者告訴農民:「……你們應該把這當作光榮的事情,大家好好地感謝糖業公司才是道理。然而,有些人正『陰謀』反對土地收買……反對國策便是『非國民』,是絕不寬恕。」從此,農民交出土地,而流為無產者。

楊逵的寫作一向堅持其一貫的理念,就是站在受壓迫、被欺壓者的一方,並以實際的行動參與被壓迫者的解放當中,即使坐牢亦在所不惜。他自日返台後即投入「無償收回土地」、反對土地被掠奪、並以此經驗作為其文學發展的鞭策力量,是一個將理念與實踐行動完全結合的人。而為正義、為平等而選擇與窮人站在一起,「不妥協、不屈服」是楊逵一貫的精神,而楊逵也為此一精神,在日據時代就曾有十次被捕坐牢的經驗。

資料來源:《台灣作家全集──楊逵集》、《楊逵的文學生涯》

版主按語:2010年10月16日許達然教授作東宴請晚餐,席上我請問許教授,以親自從事「農民組合」反抗運動,如果在共產中國是會被當成革命烈士的,目前楊逵的地位某種程度來說,是被貶抑了。但是以文學創作的角度來看,楊逵的「送報伕」、「鵝媽媽出嫁」各篇,似乎太單薄了,撐不起前輩作家的名號來。許教授說,不對,楊逵全輯有洋洋灑灑十二大本,以作家而言,他是當之無愧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