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9日 星期三

法句經---44, 45

P1150755

印順導師《妙雲集》23册《華語香雲》219頁,〈法句序〉是導師在1952年6月為「了參法師」(據說後來還俗,為漢譯《清淨道論》的譯者葉均居士)翻譯的《法句經》(譯自巴利《法句經》)所寫的序,裡頭有關於《法句經》44, 45 頌的討論。

《法句經》卷1〈12 華香品〉:

「孰能擇地,捨鑑取天?誰說法句,如擇善華?

學者擇地,捨鑑取天;善說法句,能採德華。」

(CBETA, T04, no. 210, p. 563, a23-25)

印順法師認為:

「新譯四四頌:『誰征服地界,閻魔界天界』?舊譯作:『孰能擇地,捨鑑(應作監,即監獄)取天』?征服,舊譯為「擇」,即「抉擇」……錫蘭的解說為『如實了解』,這是一樣的。罽賓所傳,地為愛欲;錫蘭傳者,以地為自己,以閻魔界為四惡趣,以天界為人及六欲天,意義都不明顯,妥貼。原來《阿含經》中,佛不一定說五趣、六趣,每以現生人間為本,使人了解何善何惡,不致下墮於地獄,而能上生於天趣。所以,征服地界,即人類如實了解,而能自主的(不為他轉,即征服意)離地獄而生天。地,是大地人類;監──閻魔界是地獄;天即三界諸天。這如下頌所說,唯有(人間的)『有學』(依有部說,頂位或忍位即能決不墮落),才能決定的於來生不墮地獄而生天趣。這豈非文從義順!學派的解說,可能為一是一非的,也有可以兩存的,也有應該再為確訓的:這又是一例。」

此一偈頌,相當的《法句經》為:

”Ko imaṃ pathaviṃ vicessati,

Yamalokaṃ ca imaṃ sadevakaṃ,

Ko dhammapadaṃ sudesitaṃ.

Kusalo puppham iva pacessati.”(44)

在巴利《法句經》是把「地界」、「閻魔界」、「天界」作為“vicessati”的受詞,只不過此一動詞“vicessati”,Nārada長老與了參法師譯為「征服 conquer」,在別處是譯為「審查 investigate」。

漢譯的不同譯者,如《法句經》的支謙、《法句譬喻經》的法炬與法立,《出曜經》的竺佛念與《法集要頌經》的天息災都把此一動詞(不一定是“vicessati”)翻譯為「選擇」,應該算作是南北傳的差異吧!

《一切經音義》卷76,引玄應的《眾經音義》作:

捨鑑(又作『鑒』,同。古儳反。《廣雅》:『鑑,照也;鑑謂之鏡,所以察形者也』)。

可以看到這個抄寫訛誤早在玄應之前就已經存在,字學大師玄應僅就字義作詮釋,並未從經義作解析。

《法集要頌經》相當的偈頌可譯作為參考:

何人能擇地?捨地獄取天,惟說善法句,如採善妙華。

誰能與諸天一起審視這個地界與閻羅界?

誰能了解善說的法句,如同善巧的人摘取花朵?

「學人能擇地,捨地獄取天,善說妙法句,能採眾妙華。」

「有學」能與諸天一起審視這個地界與閻羅界,

「有學」能了解善說的法句,如同善巧的人摘取花朵。

《法句譬喻經》卷1〈12 華香品〉:「昔佛在舍衛國,國東南海中有臺,臺上有華香樹,樹木清淨。有婆羅門女五百人,奉事異道意甚精進,不知有佛。於時諸女自相謂曰:「我等稟形生為女人,從少至老為三事所鑑不得自由,命又短促形如幻化當復死亡。不如共至華香臺上採取香華,精進持齋降屈梵天當從求願,願生梵天長壽不死,又得自在無有鑑忌,離諸罪對無復憂患。」即齎供具往至臺上,採取華香奉事梵天,一心持齋願屈尊神。於是世尊見此諸女雖為俗齋,其心精進應可化度,即與大眾弟子菩薩天龍鬼神,飛昇虛空往至臺上坐於樹下。諸女歡喜,謂是梵天,自相慶慰得我所願矣。時一天人語諸女言:「此非梵天,是三界尊,號名為佛,度人無量。」於是諸女前至佛所,為佛作禮前白佛言:「我等多垢今為女人,求離鑑撿願生梵天。」佛言:「諸女!快得善利乃發此願。世有二事其報明審,為善受福、為惡受殃。世間之苦、天上之樂,有為之煩、無為之寂,誰能選擇取其真者?善哉諸女乃有明志。」

於是世尊即說偈言:

「孰能擇地,捨鑑取天,誰說法句,如擇善華。

學者擇地,捨鑑取天,善說法句,能採德華。

知世坏喻,幻法忽有,斷魔華敷,不現死生。

見身如沫,幻法自然,斷魔華敷,不現死生。」

於是諸女聞佛此偈,願學真道為比丘尼,頭髮自墮法衣具足,思惟寂定即得羅漢道。」(CBETA, T04, no. 211, p. 584, c6-p. 585, a5)

《出曜經》卷19〈19 華品〉:

「孰能擇地,捨鑑取天,唯說法句,如擇善華。

如來所以演此偈者,欲以生言致難,然無能致詰者。佛還自說,孰能擇地,捨鑑取天,唯說法句,如擇善華。佛以偈報曰:

「學者擇地, 捨鑑取天,善說法句,能採德華。」

學者擇地者,所謂向阿羅漢。云何名為地?所謂地者,愛種是也。學者執信擇選善地,除愛根本自致成道,是故說,學者擇地也。捨鑑取天者,學人修行,從此世間上至諸天,披求愛本永斷無餘,天龍鬼神八部將軍,其有愛者皆能除斷,是故說,捨鑑取天也。善說法句,能採德華者,句身味身分別義理一一剖判,以無礙智解諸縛著,猶如學人採致眾華以為鬘飾,賣既得價,觀者無厭,善說法句亦復如是,敷演玄微廣採眾妙,是故善說法句也。」(CBETA, T04, no. 212, p. 708, b28-c16)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