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31日 星期日

《增支部》比較研究---法友飛鴻 15

P1130424

法友 Jul 24, 2011 at 12:21 PM

親愛的 Yifertw:

《增一阿含》確實是一部相當有趣的經典。讓我覺得興趣盎然的一點是,一般而言,《增一阿含》雖然並未與《增支部》有緊密的對應,但是在最初幾品仍然有不尋常的對應關係。例如,從 EA 2.1 到 11.10, 從卷二到卷五。這一部分的《增一阿含》大都有《增支部》的對應經典。但是,從這以後,從 12.1 到結束,絕大部份要不是沒對應經典,就是巴利對應經典是在《增支部》之外。而且,從 EA 2.1 到 11.10 經文的架構似乎與《增支部》的對應經典一樣經過刻意安排。例如, EA 2.1 到 2.10 與 AN 20.93 到 20.102 對應,而似乎是將「原本的」一部經典分列成十部經。在巴利《增支部》方面,這類「刻意安排」的經典構成了整個「一法集」。在《增一阿含》,例如《增一阿含》第二品到第十一品,各品有十部經,然後是三品架構比較「正常」的第十二到第十四品。

上述的現象可以總結如下:《增一阿含》第二品到第十一品相當於《增支部》的「一法集」。接下來的《增一阿含》第十二到第十四品,與現存的巴利《增支部》沒有相似點。而且從相當於「二法品」內容的的《增一阿含》直到經末,與《增支部》的經典很少相似。這可能意味著《增一阿含》的特性為:

《增一阿含》的原始結集可能只有《增一阿含》第十二到第十四品的三十部經(相當於「一法集」)。前面的十品有可能是後來所增加的。

當然,這需要更多的文獻來驗證。

你的想法如何?

===============================

Yifertw Jul 24, 2011 at 8:47 PM

親愛的法友:

你的來函讓我大開眼界。

我從未考慮過「《增一阿含》與《增支部》的比較研究」,我所關注的議題主要是「今本《增一阿含》的譯者是誰」與「今本《增一阿含》的版本來源與翻譯史」。

要進行「《增一阿含》與《增支部》的比較研究」勢必相當困難,因為我們對今本《增一阿含》的翻譯與版本歷史仍然有許多謎團待解決。

最近我略微瀏覽了 Mark Allon 書中的第九章 "The Budhabaya.na-sutra",雖然書名為 “Three Gāndhārī Ekottarikāgama-Type Sūtras” (三部犍陀羅語的《增一阿含》形式的經典),但是,它可能是和《增支部》有關,而和《增一阿含》較無關係。

我很懊惱在生活中浪費太多時間於世俗事務上,我應該多讀點和多寫點東西。

誠摯地問候您。

Yifertw 

===================

法友 Jul 25, 2011 at 9:58 AM

親愛的 Yifertw:

我想我知道你所謂的在世俗事務上浪費太多時間,我也有同樣的問題。

所以,………讓我們轉身回到手旁的閱讀與撰寫吧!

誠摯的問候

===================

Yifertw, Jul 27, 2011 at 9:05 AM

親愛的法友:

目前我正專注在《七處三觀經》的校勘與新式標點。

你所提到關於《中阿含》、《增一阿含》與《增支部尼柯耶》的〈七法品〉的議題,似乎 "雜經四十四篇" 的譯者有意指翻譯《增一阿含》(或《增支部尼柯耶》)的選集,或許他並未決定要翻譯「七法集」之後的經文,或許他決定要翻譯,可是因緣不成熟,最後仍然未翻譯「七法集」之後的經文,或許,他已經翻譯了,卻在時代的洪流湮沒了。兩千年後的現在,也無處追尋。

至於《中阿含》、《增一阿含》與《增支部》的〈七法品〉彼此有無關聯,請參考此表:

增一阿含

攝頌

巴利對應經典

中阿含對應經典

中阿含攝頌

附註

391

等法

AN 7.64

1

善法

23.1

39.2

晝度

AN 7.65

2

晝度樹

39.3

水喻

AN 7.15

4

水喻

39.4

城郭喻

AN 7.63

3

39.5

AN 7.41

39.6

均頭

SN 46.16

39.7

SN 46.42

58

七寶

23.2

39.8

39.9

波蜜

MN 23

23.3

39.10

七車

MN 24

9

七車

33.10

枯樹

AN 7.68

5

木積喻

此三者的〈七法品〉有關聯,卻不是完全相同,在目前文獻不足的情況來看,似乎無法作出任何有重大意義的結論來。在我們作任何漫無邊際的猜測之前,我們最好還是回歸到現有的文獻上。

祝 平安輕安

==========================

法友 Jul 27, 2011 at 3:03 PM

親愛的 Yifertw:

我完全同意你上封 mail 的陳述,我們在開始揣測之前,應先熟讀現有的相關文獻。我承認未細讀你附檔內的此張表格,我也未注意到此表格中 EA 39.1-4 與 MA 1-4 之間的相關性。看到這樣緊密的對應,我腦中浮起了這樣的問題:「要如何解釋這樣的現象?」「這樣的對應是否透露了《中阿含》與《增一阿含》之間怎樣的關係?」

很不幸地,我現在手頭的工作很緊湊,無法分身來處理這些問題。我很高興知道你會進行這一類問題的探討,我也對將來你可能得到的結論相當期待。

我一直是歡迎你隨時來 mail. Always happy to get emails from you, Yifer.

Best wishes,

==============================

Yifertw Jul 27, 2011 at 11:30 PM

親愛的法友:

   讓我先跟你請教一些問題。

《七處三觀經》卷1:「從後說」(CBETA, T02, no. 150A, p. 876, b1) 應該接到:

《七處三觀經》卷1:「絕無有財產,亦不行布施,是墮兩侵,眼在但無所見,從是墮地獄,無有眼到彼間處,不自守者,名為一眼。盜弊態兩舌、妄語,但有財產,但世間自樂,致法非法諛諂,致大多財,亦不自樂,亦不布施,已墮地獄一眼處。兩眼者最第一法。致治生,自所有自食亦布施,從是行福自在,如不黠自食亦施,得時上天常不離法。無有眼亦一眼,但當遠莫近,黠人但當校計兩眼,兩眼第一,今世、後世。」」(CBETA, T02, no. 150A, p. 881, b22-c2)

最近我公開給新版大藏經的印行(意指加上新式標點符號、重新排字、排版的新式佛典印刷)

1. 不要在未作校勘註記之下更改底版的用字,陸續在《佛光阿含藏》與 CBETA 發現這種現象。

2. 不要在未作版本校勘和適當的訓詁之下作新式標點,如果經文翻譯得相當高古,顯得字句詰屈聱牙難以卒讀,在未理清經文意思之前,寧可不予標點,而不要姑且作標點。因為錯誤的標點會引起不當的訓詁,不當的訓詁也會引起錯誤的標點。標點原先是要協助現代讀者閱讀佛典經文,不適宜的標點反而會構成閱讀的障礙。

祝 一切安好

=======================

法友 Jul 28, 2011 at 9:55 AM

What you have reconstructed is correct, but not complete. You have identified two pieces of text, but actually three pieces are involved. Below I show them, first as in the Taisho, then as they should be. The shift from one colour to another marks where the original manuscript got broken.

875, c16) 何等為思望惡。便望苦會得是故。我為說捨

876, b1-2) 是名為兩眼人。從後說想盡識。[*]栽盡為思想盡識

881, b22) 舍身惡行者。不舍身惡行。便絕無有財產。

875, c16) 何等為思 想盡識。[*]栽盡為思想盡識 (876, b1-2

876, b1-2) 是名為兩眼人。從後說 絕無有財產 (881, b22

881, b22) 舍身惡行者。不舍身惡行。便 望惡。便望苦會得是故。我為說捨 (875, c16

I hope this shows up properly on your screen.

Best wishes,

=======================

版主按語:

我們談及「《增一阿含》與《增支部》的比較研究」,這件事顯得相當棘手。在漢譯方面我們不知道現存的這一本究竟是曇摩難提、還是僧伽提婆所譯,不知道背誦者是否全無遺忘,不知道譯者有多精確,不知道今本《增一阿含》的大乘意味的經文是原本的內容、譯者忘失,還是譯者妄譯?

在巴利原版方面,我們期待一本類似長老菩提比丘「《相應部》英譯」的譯作,行文簡潔精確,經過適當的版本校勘,並且附上精要的註釋。回想2006年,長老菩提比丘在新竹智觀寺當面告知他的「《增支部》翻譯專案」,匆匆已過五年,期望長老色身安泰,能早日出版此書,讓類似的「《增一阿含》與《增支部》比較研究」能進行得比較順利。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