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1日 星期日

消失的台語

P1130480

畫家吳敏興,台北最後梯田

===============================

今天《自由時報》讀者投書提到他小時後也有「搜田草」的經驗,應該要寫成「搓田草」或「搓草」。

版主我雖然沒有叼著金湯匙、銀湯匙投胎,可是從小嬌生慣養,茶來伸手、飯來張口,沒下田搓過草。不過,嫂嫂那邊都是農家,曾經講解在田裡不是拔草,而是用搓的,把草搓起來。

台語雖然不像客語、原住民語言那樣瀕臨絕跡,可是,一些農村用語(牛軛、繫牛樁),捕魚用語,昆蟲、花草、藥材、木匠、板築等用語也一直消失,《台灣通志史稿》與連雅堂《雅言》的台語,我已經有三四成認不出來、讀不出聲、不知意旨,下一代可能會完全不懂我們這一代的台語用詞。

==========================

小時聽過一則故事,桃園三結義後,張飛爭作大哥,結果,劉備說,你如果能用你那丈二長矛把石頭上的螞蟻戳死,就尊你為大哥。

張飛舞動長矛去戳戳戳,但是螞蟻躲在縫隙,戳不到牠。

劉備說,真顢頇(台語要讀成「頇顢 han7-man7」),你看我用一根手指頭就可以擂死牠。(擂,lue5。與「打擂台 phah-lui5-tai5」音相似而不相同。)

在台灣,小孩滿周歲作「度晬 too7-tse3」,我倒是沒見過所謂的「抓周」,但是印象中有一個「收涎 siu1-luann7」 的禮俗,小娃娃胸前掛著十來片牛舌餅,長輩拔下一片餅,在小孩嘴唇前(沒碰到嘴唇)來回搖擺,說著類似:「收嘴涎,收乾乾,健康平安,聰明伶俐」的話,長輩會給小娃娃一個紅包。這一禮俗就和端午節結香包一樣,也會隨著生活現代化而消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