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7日 星期四

初期佛教與耆那教經典對照閱讀---法友飛鴻 28

P1130566

掃葉人 於 2011年10月26日下午9:12

親愛的法友:

我這可就是把部落格當日記簿,把給你留言當寫日記了。

昨天從福嚴佛學院影印了

Caillat, Collete, (2011), Selected Papers, PTS, Bristol, UK.

書中 301-323頁,

"Gleaning from a comparative reading of early canonical Buddhist and Jaina texts."

(〈初期佛教與耆那教經典對照閱讀的心得點滴〉)

正放鬆心情,好好品味大師的意見。我也決定把

Salomon, Richard, (2000), A Gāndhārī Version of the Rhinoceros Sūtra, British Library Kharoṣṭhī Fragments 5B,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Seattle, USA and London, UK.

Malalasekera, G. P., (1928, 1994), The Pāli Literature of Ceylon, BPS, Kandy, Sri Lanka.

兩本書從頭到尾讀完。

想起《唐詩三百首》的詩句:「閑門向山路,深柳讀書堂。」

================================

mormolyca 提到... 2011年10月27日下午3:00

剛查了一下,Caillat的那篇文章是發在2003年的JIABS,我的資料夾裡正巧有該篇文章的pdf檔,不過可能是收了太多資料,所以還沒認真把它讀完,若學長有需要電子檔,我再寄給你。

================================

Blogger 藏經閣外的掃葉人 提到...   2011年10月27日上午12:13

幫我看一下,

書上這一篇說,他書上是 August 1999,

第十二屆 IABS 表的補充、擴大版。

幫我看看你手上的 pdf 是否有類似敘述?

法鼓山這一屆是第16屆 IABS, 他們每三年開一次年會。

=============================Blogger mormolyca 提到... 2011年10月27日上午12:59

篇名的注釋確實是這麼說:

This is an enlarged version of the presidential address delivered at the 12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uddhist Studies at Lausanne in August 1999.

====================================

Blogger 藏經閣外的掃葉人 提到... 2011年10月27日上午2:31

是的,這是同一篇,請將 pdf 檔傳送給我。

你讀過了嗎?

有些 Jains 的東西和文獻不清楚它的意思,但是整篇很值得討論,能貼出一些整理來討論嗎?

==========================

Blogger mormolyca 提到... 2011年10月27日上午2:38

該篇的電子檔已經寄過去了,而內容我沒什麼印象,應該是查資料時看到就先抓起來,然後就被一堆資料給淹沒了吧 ^^;

==================================

Blogger 藏經閣外的掃葉人 提到... 2011年10月27日上午2:58

收到了,謝謝。

文中的比較,特別凸顯出佛教「不共」的部分,

也特別對兩者似乎有「共同來源」的部分令人好奇。

另外,如果兩者有這麼高的相似度,為何從釋迦牟尼當年(B. C. 400)到玄奘、義淨留學印度期間(A. D. 750),中國或印度都沒有留下有人質疑的記錄呢?

========================================

mormolyca 提到...    2011年10月28日上午12:18
其實佛/耆兩教的論師們在所造的論中皆有互相批判或攻擊,這部分日本有學者在研究,但很多論典不被後人所重視,所以研究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例如原田泰教的論文就提及法稱(Dharmakīrti)在他的論中對耆那教的批評,而也提及耆那教論師師子賢(Haribhadra Sūri)對法稱的批判提出反駁等等。

http://ci.nii.ac.jp/naid/110004708515
http://ci.nii.ac.jp/naid/110006272293
=========================

藏經閣外的掃葉人 提到...   2011年10月28日上午7:53
 
因明大師法稱已是西元 600~650 的人,玄奘西元 628 年到達印度,西元645年返抵長安。所以兩人幾乎是同時代的人。

如果將佛般涅槃訂為西元前383年,這可是佛入滅一千年後的事。當然也算難能可貴,不過年代算是晚了一點。我們期盼比較耆那教對稍早的佛教僧團或教義的評判,至少也要是阿育王前後,或者龍樹時代(西元前一百年)。

另外就   苦行與精勤 tava / tapa---法友飛鴻 26

我另有回應。

3 則留言:

mormolyca 提到...

剛查了一下,Caillat的那篇文章是發在2003年的JIABS,我的資料夾裡正巧有該篇文章的pdf檔,不過可能是收了太多資料,所以還沒認真把它讀完,若學長有需要電子檔,我再寄給你。

mormolyca 提到...

其實佛/耆兩教的論師們在所造的論中皆有互相批判或攻擊,這部分日本有學者在研究,但很多論典不被後人所重視,所以研究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例如原田泰教的論文就提及法稱(Dharmakīrti)在他的論中對耆那教的批評,而也提及耆那教論師師子賢(Haribhadra Sūri)對法稱的批判提出反駁等等。

http://ci.nii.ac.jp/naid/110004708515
http://ci.nii.ac.jp/naid/110006272293

台語與佛典 提到...

因明大師法稱已是西元 600~650 的人,玄奘西元 628 年到達印度,西元645年返抵長安。所以兩人幾乎是同時代的人。

如果將佛般涅槃訂為西元前383年,這可是佛入滅一千年後的事。當然也算難能可貴,不過年代算是晚了一點。我們期盼比較耆那教對稍早的佛教僧團或教義的評判,至少也要是阿育王前後,或者龍樹時代(西元前一百年)。

另外就 苦行與精勤 tava / tapa---法友飛鴻 26

我另有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