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8日 星期二

彰化市的大眾爺廟、石頭公廟與十八英雄公廟

558


彰化市的「石頭公廟」、「大眾爺廟」和「十八英雄公廟」
======
  新莊地藏庵的「文武大眾爺」是新莊地區極為特殊且重要的信仰。其他地方多僅稱「大眾爺」,而且都是以武將的樣貌造像,或者以木牌、石碑代表。新莊的文武大眾爺不僅塑有神像,像貌、服飾亦為一文一武。新莊人的信仰中,文武大眾爺被認為是管理群鬼的鬼王,並具有裁斷陰陽兩界恩仇,賞善罰惡的司法神功能。因此在新莊民眾心中,「文武大眾爺」被賦予如城隍爺般陰間司法神的神格。
  「大眾爺廟」,有時稱為「有應公廟」,不管是「大眾爺」或「有應公」都是對無主屍骸的稱呼,可能就是台語稱呼的「路旁屍」。(「有應」指的是「有求必應」。)
  彰化市「有應公廟」在中正路二段,面向火車站的左側,過了台灣戲院,幾乎接近中華路陸橋的巷子內地方,我讀高中時,香火還十分鼎盛。
  在永安街上,位於長壽街與三民路之間,有一所低矮的「十八英雄公廟」,面向此廟,左側是著名柔道大師黃滄浪的柔道館,右側則是「豬灶」(彰化市約在 1962 年將「豬灶」遷出此地,並規劃成「永安街」)。
  在賴和的敘述,彰化城東門有一塊石碑,後來發現此塊石碑被移作「十八英雄公廟」的石碑,發現以後,彰化縣政府並沒接收而妥善保管,現在仍任意置於廟口路旁,前幾年我前往查看,碑文以經難以辨識。
  這條路是前往和美的路,以前是接往平埔族「阿束社 Asok?」和「茄苳腳」的道路,據說林爽文攻占彰化城時,有原住民在此與叛軍(林爽文軍)戰鬥而殉難,因此被以「十八英雄公」的名稱祭祀。今日看來,誰是叛軍、誰是義軍,似乎更加模糊了。
  在從今日永安街前往和美的路上,過了鐵路平交道不久,離金馬路還有一段距離,是過去稱為「阿夷莊」的地方,台語讀來成為「ai1-tsng1」,只留下當年國小的名稱「阿夷國小」當證據。現在是「大成國小」、「彰泰國中」,連「阿夷」的名稱也消失了。就像舊「南郭國小」,原來是「半線社」的新址(舊址很可能就是「石頭公廟」),連地名也湮滅了。
  彰化附近的舊地名紛紛消失,如「王田(番仔田)、番社口、西勢仔(sai1-si2-ah)、頂番婆(tenn2-huan1-po5)、國姓井(kook-senn3-tsenn2)」等等。
  在彰化女中對面這個方塊 block,光復路與陳稜路之間,巷子內有一「石頭公廟」,廟口是一個相當大的廣場,廟的左後方有以殺豬為業的人家(在清朝時期,台灣的市鎮大都是平埔族以殺豬為業),廟的右前方是幫小兒收驚的「尪姨」,廟裡又祭拜「石頭公」,很可能是平埔族的「公廨 kong1-kai2」。在陳稜路上,於民生路十字路口處,有一所謂的「元清觀」,是台灣少見的規模宏大的「天公廟」(彰化人稱為「天公壇」,可惜台灣光復後,被軍隊占據,甚至軍隊撤離後,仍有外省人霸占居住,導致彰化人逐漸不願意前往參拜,終致年久失修,一個難得的古蹟就此毀損,彰化的另一古蹟「曇花堂」,先是軍人、軍眷入住,結婚生子,後來竟成為白衣主持之地,也迅速沒落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