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30日 星期四

校勘學試題(2)

P1010005

漢譯佛經有經、律、論三藏,各代雕版的大藏經有時還含有醫學、數論派等其他知識。即使僅就佛教「經、律、論」而言,通「律」不一定通「經」,通「阿含」不見得通「密典」,通「密典」不見得通「阿含」。能校勘古譯經典不見得能校「禪經」,能校勘「禪經」不見得能校勘「禪宗典籍」。要求專門之人「校勘、標點」所有佛教經典,這些能力本來就很難集於一身。

以下列舉一些校勘實例:

1. 《翻譯名義集》卷3:「庵羅。正云庵沒羅。或庵羅婆利。肇注此云柰也。柰女經云。維耶梨國。梵志園中。植此柰樹。樹生此女。梵志。收養。至年十五。顏色端正。宣聞遠國。七王爭聘梵志大懼。乃置女高樓謂七王曰。此非我女。乃樹所生。設與一王。六王必怒。今在樓上請王平議。應得者取之。非我制也。其夜瓶沙王從伏竇中入。登樓共宿。謂女曰。若生男當還我。即脫手金環之印。付女為信。便出語群臣言。我已得女。瓶沙軍皆稱萬歲。六王罷去。後女生故活。至年八歲。持環印見瓶沙王。王以為太子。至二年會闍王生。因讓曰王今嫡子生矣。應襲尊嗣。遂退其位。肇師注云。其果似桃而非桃。略疏云。柰樹定非柰也。又翻為難分別。其果似桃而非桃。似柰而非柰。此與大經意同。經云。如庵羅果生熟難分。具有四句。釋難分別。一內外俱生。二外熟內生。三外生內熟。四內外俱熟。纂要云。舊譯為柰誤也。此果多華子甚少。其葉似柳而長一尺。廣三指。果形似梨。而底鉤曲。生熟難知。可以療疾。彼國名為王樹。謂在王城種之。」(CBETA, T54, no. 2131, p. 1102, c17-p. 1103, a8)

2. 《一切經音義》卷26:「菴羅樹女(菴羅淨三藏云果名其形似柰其味如梨溫室經云柰女者即其人也依花以孕質故號濕生即頻婆娑羅王之貴妃良醫耆婆之母也)。」(CBETA, T54, no. 2128, p. 479, b13-14)

3. 《佛說八正道經》卷1:「何等為道八正行?

一者諦見。諦見為何等信布施信禮信祠信善惡行自然福信父母信天下道人信求道信諦行信諦受今世後世自黠得證自成便相告說是為諦見。
第二諦念為何等所意棄欲棄家不瞋恚怒不相侵是為諦念。
第三諦語為何等不兩舌不傳語不惡罵不妄語是為諦語。
第四諦行為何等不殺盜婬是為諦行。
第五諦受為何等是聞有道弟子法求不可非法飯食床臥病瘦正法求不可非法是為諦受。
第六諦治為何等生死意共合行所精進行出力因緣行乃精進不厭意持是為諦治。
第七諦意為何等生死行合意念向意念不妄不共意求是名為諦意。
第八諦定為何等生死意合念止相止護已止聚止不可為不作所有罪不墮中庭是名為諦定。」(CBETA, T02, no. 112, p. 505, a4-22)

4. 《尊婆須蜜菩薩所集論》卷10:

「五斷五已滅 修行五上者
五數比丘過 是謂已度流
五斷者五蓋也五已滅者五下分結也修行五上者是五根也五數比丘過者已越五上分結是謂度流者已度生死流也復作是說五斷者五邪見也五已滅是五身結也修行五上者五禪種五數比丘過者已度彼欲數如所說著欲是謂欲數是謂度流者已度欲流復作是說五斷者五趣中結也已滅五者是五道也修行五上者五解脫入也五數比丘過者即越彼五趣是謂度流者度生死流也復作是說五斷者五心縛也已滅五者心五穢也修行五上者五念結也五數比丘過者已度心五縛也是謂是度流者度生死流也。」(CBETA, T28, no. 1549, p. 801, a1-15)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