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5日 星期二

東初法師:韓清淨、歐陽竟無學風的差異

3

東初法師是聖嚴法師的剃度師,老實說,版主沒讀過他幾本書。

東初法師在《中國佛教近代史》書中,評論韓清淨與歐陽竟無的學風。除了出自佛學院或在大專院校相關科系任教者之外,台灣佛教界大都知道支那內學院的歐陽竟無,但是對三時學會的韓清淨,恐怕聞名的人不多。

查了一下《維基百科》,「歐陽竟無」有設立詞條,「韓清淨」則無單獨詞條,多少也反映了部分事實。

東初法師說:

「韓(清淨)氏不唯精於《瑜伽》、《攝論》,且能熟背。他講《攝論》,一字一句,皆交出來自《瑜伽》某卷某句。普通講《攝論》,多則一年,少則半年。韓氏講之,則非二年不可,以其精故,不能速也。」

東初法師評論兩人的學風說:

他(韓清淨)治學的方法,迥異於竟無居士。竟無於《唯識》諸論,不在逐字尋求其來源,而在扼其大意。因此,始由唯識,而般若,終至涅槃,總扼其佛學之大綱。韓氏則採精兵主義,其於法相唯識學,旨在窮究《瑜伽》,然後旁及《十支》。所謂「一本十支」,故其學始終未能突出此一範圍。」

于凌波雖然總結說:「歐、韓二氏於唯識之長短,由此可見。」從行文的意思是「進歐陽之學風」,而退「韓清淨」的尋文逐字。

我倒是不這麼認為。從知識源流俯瞰,指出其發脈的源頭,而知各支流的差異,看似簡要而能綜覽全局,但是這一類「思想史」通常缺乏文獻根據,易於在空中建造樓閣,只憑一己的見解而鑿空。

我倒是希望根據文獻尋文逐字,每一立論都有文獻根據,不至於跳空立論,一旦新的文獻出土,容易指出尋文逐字者的錯誤所在。治「思想史」大致其立論都無法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