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5日 星期日

三談:〈台語為何不稱作「閩南語」〉(3)

pict 587
2011年6月2日的貼文:


〈台語為何不稱作「閩南語」 〉
http://yifertw.blogspot.tw/2011/06/blog-post_02.html?showComment=1377401301494#c2347030214830648037%22
Gregory
2013年8月25日上午11:28 有了新的建議:

我想,「認為該稱『閩南語』」、「認為該稱『台語』」、「認為該稱『台灣閩南語』」的人都表達了意見,也都聽了別組的意見。
再接下來,不是「誰」說服「誰」的問題,而是各自去努力,看最後「歷史」選擇那一種稱呼。
對於佛教徒,怎麼稱呼自己的語言,是再明顯不過了。
例如:
《長阿含經》卷1:「阿含,秦言法歸」(CBETA, T01, no. 1, p. 1, a13-14)。
《長阿含經》卷13:「[4](釋。秦言能在直樹林。故名釋。釋。秦言亦言直)。[」(CBETA, T01, no. 1, p. 83, a6)
[4](釋秦言能在直樹林故名釋釋秦言亦言直)夾註=(在直樹林故名釋懿)本文【明】,=(釋秦言能)在直樹林故名釋釋(秦言直亦是釋)【宋】,=(釋秦言能)在直樹林故名釋懿(秦言直亦是釋)【元】。


《增壹阿含50.4經》卷48〈50 禮三寶品〉:「紺馬王,名婆羅[21]含[22](秦言髮烏朱髮尾),」(CBETA, T02, no. 125, p. 807, b22)
[21]含=舍【宋】【元】【明】。[22]夾註(秦言…尾)七字=本文(秦言髮鳴珠毛尾)七字【宋】,=夾註(晉言髮鳴)本文(珠毛尾)七字【元】,=本文(珠毛尾)三字【明】。


《寂志果經》卷1:「名曰耆域[5](晉言固活),」(CBETA, T01, no. 22, p. 271, a13)[5]晉言固活=此言固活【明】,=晉言[囗@舌]活【宋】【元】。

《解脫道論》卷1:「阿羅漢優波底沙,梁言大光造」(CBETA, T32, no. 1648, p. 399, c11)
《起世經》卷1〈1 閻浮洲品〉:「猶如周羅(周羅者,隋言髻),」(CBETA, T01, no. 24, p. 310, b25)
《佛說造塔功德經》卷1:「三藏法師地婆訶羅,唐言日照」(CBETA, T16, no. 699, p. 801, a12-13)。
《歷代三寶紀》卷5:「天竺沙門維祇難,吳言障礙」(CBETA, T49, no. 2034, p. 57, a5-6)

他從來不自稱是「漢語」,也沒有「忘本」的顧慮。
=======================

Taiwanlang 提到...


台灣話和日語的連結有時候是隱微的. 有一次我陪家內去買衣服, 那位約40~50歲的店員推薦" 牛奶色 (台語發音)" 拿出來的卻是綠色. (而我太太也不覺有異.) 我想了很久, 原來, 服裝店店員,甚至顧客,都習慣說綠色為 “ Gu-Lin sieh " 是由日語的外來語 " グリン "而來, 即英文 Green.
另有一詞也很有趣, 從小我常聽到人們稱呼蒟蒻為"粉鳥阿咕(台語發音)" , 不知其然. (跟鴿子有何關連?) 直到近日看到蒟蒻的日語假名, コンニヤク, 才恍然大悟.
這些,中國的學者恐怕就不容易意會了.
2011年6月12日上午11:13

yuloucn 提到...
要討論台灣話到底是不是閩南語,先要搞清楚台灣話的來源
台灣話是閩南語泉漳片中的泉州話和漳州話在台灣混合演變產生的新口音,其中南部地區和其他平原地區偏泉,內陸地區偏漳。然後後期的台灣話混進了少量日語等外來語言辭彙。
也就是說台灣話和泉州、漳州是下面所示的關係
泉州話-台灣話-漳州話
如果台灣話是一種獨立語言,那麼泉州話漳州話只能分別成為獨立語言。
也就是說僅僅是閩南語泉漳片下屬的三個口音就被分成了三種語言。
那麼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原本作為單一語種存在的“閩南語”(包括泉漳片、潮汕片、瓊文片)就被分為了如下的語種:
原泉漳片[泉語 台語 廈門語 漳語 大田語 中山閩語]
原潮汕片[潮語 汕頭語 海陸豐語]
原瓊文片[雷州語 瓊語 ]
事實上如果按通常的標準來,選廈門話做閩南語的代表,那麼台灣話是上面列出的所有“語言”中和標準音最接近的。
即使把泉州當標準音,台灣話也和標準音的相近程度也僅次於廈門排第二,比漳州話都要接近泉州話。更不用說潮汕片和瓊文片了。
P.S.至於日語和台灣話的關係...推薦你們去聽聽吳語(比如上海話),那才是真像日語。
2013年1月10日上午8:41

Gregory 提到...
我認為應該稱呼為"台灣閩南語",在台灣的閩南人不應該為了要和中國做切割而忘
本。這些語言(閩南語、客家語、國語[普通話])都是從中國大陸過來的,只是在台灣進
行了在地化。因此我認為應該稱呼為"台灣閩南語"或是簡稱"閩南語"即可。我舉一個
實際的例子,當我去了新加坡或是馬來西亞,我發現使用閩南語跟他可以溝通的時
候,我就跟他說:原來你也會說"台語"。你想想他們會怎麼想呢?
底下有篇文章請參考,我覺得他最後一段講得很對,西班牙語在多明尼加並沒有被稱
為"多明尼加語",為何閩南語到了台灣就變成了"台語"呢??
http://www.nownews.com/2010/03/14/142-2579542.htm
2013年8月25日上午11:28

pict 588

1 則留言:

台語與佛典 提到...

依稀可以看見未來的記錄:
狀況一:台灣收歸為中國的領土,紀錄是這樣的。
台灣的主要語言是「普通話、客語、閩南語和多種山地民族的語言」。
狀況二:台灣又至少延續一百年的獨立狀態,紀錄是這樣的。

島上有多種語言,主要可以分成五大系統:「台語、客語、華語、原住民語、新住民語」。台語的主幹為「閩南語」,但是經過數百年的隔絕,台語摻雜了原住民語、客語、日語和其他外來語,加上許多文學創作之下,與當今的「閩南語」或「古閩南語」多有極大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