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1日 星期五

《阿含字典》(3):無事

P1150872

(苗栗縣大湖鄉細道邦山)

在「四阿含」中,《中阿含》的無事為「arañña」的對譯,其他經文譯作「阿蘭若」。

《中阿含18經》:「或至無事處,依於無事」(CBETA, T01, no. 26, p. 442, a1-2)

《中阿含26經》:「無事比丘行於無事」(CBETA, T01, no. 26, p. 455, a4)

《佛光大辭典》的詞條「阿蘭若」:梵語 araya,巴利語 arañña 之音譯。又作阿練茹、阿練若、阿蘭那、阿蘭攘、阿蘭拏。略稱蘭若、練若。譯為山林、荒野。指適合於出家人修行與居住之僻靜場所。又譯為遠離處、寂靜處、最閑處、無諍處。即距離聚落一俱盧舍而適於修行之空閒處。其住處或居住者,即稱阿蘭若迦(梵 arayaka)。據慧苑音義卷上載,阿蘭若有三種:(一)達磨阿蘭若(梵 dharma-araya),乃求菩提之道場。(二)摩登伽阿蘭若(梵 mātaga-araya),即墳場,或距村落一俱盧舍,即大牛之吼聲不能聽聞之處。(三)檀陀伽阿蘭若(梵 daṁḍaka-araya),即無人煙之沙磧。至後代,一般之寺院精舍亦稱阿蘭若,多位於遠離繁囂城市,而又便於出家、在家人出入之僻靜郊野。此外,比丘為修行而常居於阿蘭若,稱阿蘭若行,屬於十二頭陀行之一。〔大毘婆沙論卷一三六、有部毘奈耶卷二十四、薩婆多毘尼毘婆沙卷五、大日經疏卷三、俱舍論光記卷十三、大乘義章卷十五、玄應音義卷二十三〕p3697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術語)āriya,寺院之總名。是比丘之住處。又作阿蘭那,阿蘭攘,阿蘭若迦,阿練若,阿爛拏,阿練茹,曷剌䍲等。譯曰無諍聲,閑寂,遠離處。離人里五百弓之處。華嚴經一曰:「阿蘭若法,菩提道場。」大乘義章十五曰:「阿蘭若者,此翻名為空閑處也。」慧苑音義上曰:「阿蘭若言阿蘭那,正云阿蘭攘,此翻無諍聲。」玄應音義一曰:「阿蘭拏(友加反),或云阿蘭若,或云阿練若,皆梵音輕重耳。此云空寂,亦無諍也。」玄應音義三曰:「阿蘭那行,或言阿爛拏,正言曷剌䍲。曷,此云無。剌[羊*兒],此云諍。名無諍也。曷,阿葛反,或苦曷反。」金剛頂纂要曰:「阿蘭那者,此云寂靜。」飾宗記五本曰:「阿蘭若迦,去村五百弓,云住無諍處人也。」可洪音義八曰:「阿蘭那,此云無諍,云空家也。」大日經疏三曰:「阿練若,名為意樂處,謂空寂行者所樂之處。或獨一無侶,或二三人,於寺外造限量小房。或施主為造,或但居樹下空地,皆是也。

漢譯パーリ語辭典
arañña
:n. [Sk. araya<araa] 阿蘭若, 阿練若, 林野, 閑林, 空閑處, 遠離村落(莊)之場所.。

パーリ語辭典
arañña
:n. [Sk. araya<araa] 阿蘭若, 阿練若, 林野, 閑林, 空関処, 人里はなれた所.。

========================

《中阿含18經》與《中阿含26經》「無事」、「無事處」、「無事比丘」的「無事」即為「阿蘭若 arañña」的另一譯詞,初期佛教分比丘為「近聚落住比丘」及「阿蘭若比丘 Āraññaka bhikkhu」(無事比丘)。

《四分律》卷10:「阿蘭若處住比丘」(CBETA, T22, no. 1428, p. 632, a29)

《摩訶僧祇律》卷4:「依止舍衛城比丘」(CBETA, T22, no. 1425, p. 260, c15-16)

「阿蘭若 arañña」為近於城鎮聚落的森林邊緣,離聚落過遠則乞食艱難,亦難以對眾說法。住於聚落則過度憒鬧,難以修行。

《雜阿含42經》卷2:「空閑」(CBETA, T02, no. 99, p. 10, c12),經文此處「空閑」亦是「阿蘭若 arañña」的另一譯詞。

《佛光大辭典》與《丁福保佛學大辭典》未收錄此三詞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