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4日 星期日

二談:台語為何不稱作「閩南語」?(2)

pict 798

以下引自部落格《台北水準˙沒》
http://taipeilow.blogspot.tw/2013/04/blog-post.html
沒有人否認台語與福建泉州漳州廈門的關聯性,例如下圖所示:
pict 799

如果「台語」可以說是「閩南語」,那麼「潮州話」也可以說是「閩南語」。
如果硬是要把「台語」說成是「閩南語」, 那就會發生「聽得懂閩南語的聽不懂閩南語」 的 「神經病現象」。
到這裡為止,受國民黨教育殘害的順民當然看不懂。
但是你可能還有機會能理解是什麼意思,那就請硬是要把「台語」說成是「閩南語」而且聽得懂「閩南語」的人來聽下面這一段「閩南語」(潮州話)吧: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inTl8DA9qU


最簡單的數學公式一代就知道,如果「台語」=「閩南語」, 「潮州話」=「閩南語」,那麼「台語」就等於「潮州話」。
「台語」=「潮州話」?這個世界瘋了嗎?
「閩南語」是一種「語系」的概念,「語系」怎麼可以與一個語言畫上等號呢?所以,硬是要把「台語」說成是「閩南語」的人,不是別有用心就是「神經病」、就是「無知」、就是
耍流氓(我就是要把「台語」說成是「閩南語」,阿無你是麥安怎?)。
「別有用心」的人還會煽動:你叫「台語」?那客家話,原住民語,台灣華語(國語),都不能叫台語喔?
會這樣說的人只是一隻井底之蛙,蛙鳴而已。比較可憐的是,竟然也有人會被煽動。
大家都知道,新加坡講的話叫「福建話」,但是你有聽過福建人抗議過「福建有那麼多語言,你們新加坡人憑什麼獨占『福建話』?」 
難不成也要拿「新加坡閩南語」給新加坡人戴?
所以嘛,這種「別有用心」、「神經病」、「無知」、「耍流氓」的井底蛙就只有台灣有,新加坡、福建都沒有。

============================
以下引自
http://yifertw.blogspot.tw/2011/06/blog-post_02.html?showComment=1385258647073#c4483793974474171487%22

台語為何不稱作「閩南語」?
贊成台語稱作「閩南語」的人,主張此一語言稱作「台語」,是「台語沙文主義」 (chauvinism 代表極端的、帶有偏見的國家主義、種族歧視或性別歧視,例如「二次大戰時的德國與日本認為他們的國家最優秀,肆意去侵略別國領土、殺害別國軍民,這是「大國沙文主義」,以漢族思惟為一切標準是「漢族沙文主義」,以男性為主的法律、教育與社會規範是「男性沙文主義」),但是,誠如「日本語」並未歧視「蝦奴語」或其他日本境內其他民族的語言,西班牙語並未歧視西班牙境內其他語言(西班牙的另一主要語言為 Castellano, 與 Espanol 不同),愛爾蘭共和國稱「愛爾蘭語」,並未歧視境內講其他語言的族群。相反地,「國語」反而有強烈「霸凌」意味,在中國有「普通話」、「漢語」、「閩南語」、「潮州語」、「廈門語」、「藏語」、「新疆語」、「蒙古語」、「滿州語」、「上海語」、「無錫語」、「蘇州語」、「崑山語」,而沒有「國語」。版主建議我們在改掉「台語」這個名稱之前,先改掉「國語」,因為這種稱呼既不符實際,也不是歷史上的慣用名稱(如果你願意,可以稱為「台灣國語」)。
也就是說,學校裡老師要小朋友上課不許講「台語」或「客語」,只可以講「北京話」,如何?
在法律事務上,法庭要求兩造講「普通話」,如何?
大致上,語言的名稱來自兩者,一是依該地理區域或行政領域大多數人使用的語言,一是歷史上慣用的稱呼。在語言學上,稱「閩語」為「閩北語」和「閩南語」,「閩南語」包含「漳州語」、「泉州語」、「廈門語」、「潮州語(潮州在廣東省境內,而不在「閩」這個區域,潮州人也不會抗議他們被列為「閩語」)」。
而「台語」,應該是占台灣人口較多數的族群所說的語言,此一語言的主幹為「漳州語」、「泉州語」(、「同安語?」)混合,再加上「平埔語」、「日本語」、「內地語」(台語稱之為「外江話」)的影響,此一經一兩百年隔絕所醞釀形成的語言為「台語」。
在歷史的根源,如《日臺大辭典》(1907)、《台日大辭典》(1931),稱此為「台語」。而中國學者周長楫2007年出版的《閩南方言大詞典》與《閩南方言常用小詞典》為包括「廈門、泉州、漳州三地的閩南方言」的詞彙。這本書的編輯,自然就不會把《日臺大辭典》(1907)、《台日大辭典》(1931)採集的詞彙,或當今的台語詞彙編入。
如本版所討論的〈台語事典〉: http://yifertw.blogspot.com/2011/04/blog-post_20.html
另外,周長楫書中的主要缺點有四「正字、標音、詞彙、歷史」,我現在只談最後一項:「歷史」,周書讓人有一個感覺,他到了一個蠻荒地方,他開闢草萊地完成第一部閩南字典,所以,他的「解釋、拼音、用字」都是「首創的、第一次的」文字紀錄,他不用追尋古音,不用考察前人的採集,不用追溯此音的源頭用字,只是獨力(獨立)地完成第一部閩南方言的詞典。
從「台語的觀點來看」,書中與「台語」不合符節的敘述不少,因為這是「閩南語」嘛!就不用考量「台語」的特殊用法。

355頁,「煞 suah7 (3)抑制、制止:食酸梅湯會煞喙焦」。
早期台灣不喝酸梅湯,(好像只有台北市衡陽路公園號賣「正宗北平酸梅湯」)台語說「止嘴焦 tsi2-tshueh-ta1」而不是「煞喙焦」。台語有「sua2-tshueh」,「瓜子越吃越 sua2-tshueh」,這不是抑制的意思,而是「吃東西吃得欲罷不能」的意思,「kue1-tsi2-lu2-tsiak-lu-sua2- tshueh」。「續嘴 sua7-tshueh」,與「順續 sun7-sua7」有關,一部分地方讀作「sin7-sua7」,這是不可以寫成「煞」的。版主在2011.6.1 承 RL 兄借我此書,尚未看完全書。不過略為翻了一下,似乎「周書」未收與「續 sua7」有關的詞彙。
關於「周書」,陸續閱讀,再繼續補充。



4 則留言:
Taiwanlang 提到...
台灣話和日語的連結有時候是隱微的. 有一次我陪家內去買衣服, 那位約40~50歲的店員推薦" 牛奶色 (台語發音)" 拿出來的卻是綠色. (而我太太也不覺有異.) 我想了很久, 原來, 服裝店店員,甚至顧客,都習慣說綠色為 “ Gu-Lin sieh " 是由日語的外來語 " グリン "而來, 即英文 Green.
另有一詞也很有趣, 從小我常聽到人們稱呼蒟蒻為"粉鳥阿咕(台語發音)" , 不知其然. (跟鴿子有何關連?) 直到近日看到蒟蒻的日語假名, コンニヤク, 才恍然大悟.
這些,中國的學者恐怕就不容易意會了.
2011年6月12日上午11:13
yuloucn 提到...
要討論台灣話到底是不是閩南語,先要搞清楚台灣話的來源
台灣話是閩南語泉漳片中的泉州話和漳州話在台灣混合演變產生的新口音,其中南部地區和其他平原地區偏泉,內陸地區偏漳。然後後期的台灣話混進了少量日語等外來語言辭彙。
也就是說台灣話和泉州、漳州是下面所示的關係
泉州話-台灣話-漳州話
如果台灣話是一種獨立語言,那麼泉州話漳州話只能分別成為獨立語言。
也就是說僅僅是閩南語泉漳片下屬的三個口音就被分成了三種語言。
那麼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原本作為單一語種存在的“閩南語”(包括泉漳片、潮汕片、瓊文片)就被分為了如下的語種:
原泉漳片[泉語 台語 廈門語 漳語 大田語 中山閩語]
原潮汕片[潮語 汕頭語 海陸豐語]
原瓊文片[雷州語 瓊語 ]
事實上如果按通常的標準來,選廈門話做閩南語的代表,那麼台灣話是上面列出的所有“語言”中和標準音最接近的。
即使把泉州當標準音,台灣話也和標準音的相近程度也僅次於廈門排第二,比漳州話都要接近泉州話。更不用說潮汕片和瓊文片了。
P.S.至於日語和台灣話的關係...推薦你們去聽聽吳語(比如上海話),那才是真像日語。
2013年1月10日上午8:41
Gregory 提到...
我認為應該稱呼為"台灣閩南語",在台灣的閩南人不應該為了要和中國做切割而忘
本。這些語言(閩南語、客家語、國語[普通話])都是從中國大陸過來的,只是在台灣進
行了在地化。因此我認為應該稱呼為"台灣閩南語"或是簡稱"閩南語"即可。我舉一個
實際的例子,當我去了新加坡或是馬來西亞,我發現使用閩南語跟他可以溝通的時
候,我就跟他說:原來你也會說"台語"。你想想他們會怎麼想呢?
底下有篇文章請參考,我覺得他最後一段講得很對,西班牙語在多明尼加並沒有被稱
為"多明尼加語",為何閩南語到了台灣就變成了"台語"呢??
http://www.nownews.com/2010/03/14/142-2579542.htm
2013年8月25日上午11:28
匿名提到...
「台語」不能稱作「閩南語」 http://taipeilow.blogspot.tw/2013/04/blog-post.html

1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最簡單的數學公式一代就知道,如果「台語」=「閩南語」, 「潮州話」=「閩南語」,
那麼「台語」就等於「潮州話」。
「台語」=「潮州話」?這個世界瘋了嗎?

——————————
是你疯了
谁说台语=闽南语?
是台语∈闽南语,潮州话∈闽南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