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9日 星期三

《清華簡》真偽的爭論

492

清華簡《筮法》中的八卦圖

以下引自《豆瓣網》:

http://www.douban.com/note/368176750/

關於《清華簡》真偽的爭論,到此為止吧! | 周末精選

2014-07-09 09:49:01

【微信留檔】2014.7.4

以下内容摘自微信公眾號包子鋪,微信號:yerniang。

截至目前,没有一個古文字學、簡帛學和考古學方面的專業人士認為清華簡是偽造的,甚至連以抹黑李學勤為畢生志向的新疑古派也没有跳出来,這本身就蘊含了結論。——題記
從去年開始,研究經學思想史的J教授在微博多次發文,質疑清華簡為偽造,但可惜,回應寥寥,除了博來刷屏之譏外,没造成什麼影響。後來,北大研究近代史的F先生也參(摻)與(和)進了這場討論,總算赢來一些關注,於是有人跑到知乎上詢問對清華簡真偽的看法,引來兩位專業學者的回答,頗為精彩,特轉載於此。

在看回答之前,先講個小八卦,據江湖傳言,這位J先生之前曾提出共同整理清華簡,被認為不够資格而被拒絕,於是,他在整理岳麓書院秦簡之餘,以抹黑清華簡為消遣。

至於J先生與F先生分别是誰,相信大多數人都知道,不知道的也不用百度了,直接回復JF可查看。

言歸正傳,首先來看一位匿名者的回答。(他匿名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在回答中提到了浙大簡。其實浙大簡係偽造這件事也没什麼不能提的,只是大家都礙於曹錦炎的面子,不忍戳破罷了——畢竟是于省吾的學生,古文字學的一個坟,啊不,山頭啊!)

匿名用户:

門外漢來抛個磚,個人認為是真的。

清華簡首先是從國内某處戰國古墓盗挖後私運到香港,大概在06年現身香港,因為學術機構不能購買盜掘文物,所以清華只能委託校友以捐贈的方式從香港搶救回來。拿去北大做AMS碳14年代測定,經樹輪校正的年份是:公元前305±30年,也就是戰國中期偏晚。因其是盜掘後通過非法渠道偷運至香港轉手多次,為了保護銷贓渠道拒絕透露上家是文物商的「行規」,作為學術機構的清華無法追查其來源,只能推測其來自湖北。08年10月開了鑑定會,參與鑑定的11位專家基本是來自外單位的考古歷史文獻古文字領域的著名學者(鑑定組組長是李伯謙和裘錫圭),現在懷疑是假的的人,無一例外都不是搞古文字學的。清華簡迄今已整理出了四輯,還會以每年一輯的速度繼續出,研究者可以透過高清照片仔細研究這批簡的文字和簡形,買不起書,網上有電子版可以看到。

一、清華簡經測定含水量是近400%的飽水竹簡,朽軟脆弱就像開水煮熟的麵條一樣,這種程度現代技術難以企及。且數量巨大達兩千多枚,造假要想通過碳14測試的辦法是寫在戰國無字簡上,但是找來那麼多戰國的飽水無字竹簡不太可能(木簡倒是有可能的,以前發生過拿古墓棺椁造假簡的事情)。就算能找到竹簡也要有合適的墨水,寫上去不能脱落不能浸染,原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主任胡平生先生介紹自己曾會同簡牘保護的同行親自做過實驗,在古竹片上用明清時期的古墨寫字極為困難,根本無法與竹片渾然一體。就算能研製出墨水,這批簡還有一個特點,入藏清洗時發現有些竹簡表面有一層污垢板結成的堅硬外殼(见下圖),就如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研究員李均明先生說的:「有誰能造假造出幾千年前的污垢?」

▼下圖:竹簡入藏時的狀態,裡面用新竹片做襯托和支撑,外面包裹多層塑料膜防止失水,兩端纏上膠布固定,然後裝在半米長的塑料圓筒里。(圖片來源:清華簡達特茅斯大學報告會摘要)

▼下圖:污垢剥揭前後對比。(圖片來自:清華簡文本復原——以《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第一、二輯為例)

▼下圖:還大體保留著成卷狀態的簡,以及外層的絲織品殘片,據說揭取過程有錄像。(圖片來自:《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肆)》)

二、清華簡大部分都有契口,存在編綸編聯的痕迹,有的有朱砂格線,有的還發現背面有絲織品粘接加固的殘迹,放大高清照片可以看到腐爛的編繩或者織物留下的痕迹。簡册製度最近一個重要發現是出土竹簡背面往往有人為刻劃用以標識簡序的劃痕,這是一個本科生孫沛陽2010年1月參加北大簡整理時發現的。他還觀察到包山楚簡和上博楚簡也存在類似的墨線和劃痕,並推測這類痕迹與竹簡編聯有關。清華簡整理時同樣發現了簡背規律性斜線劃痕,似用刀、錐一類的利器所為,有些篇特别明顯,整理拍照時候把簡的背面也拍出來了。清華簡入藏時間是在這一發現前幾年。其他還有數字編號和簡册摺頁式收卷方式等,都是通過清華簡發現的新知。

▼下圖:《金滕》篇的背面劃痕。(圖片來自:《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

三、偽造簡的内容幾乎都是抄傳世古籍或者拼湊已經發表的出土文獻而成,因為如此作偽最容易且露馬脚的風險最小。但清華簡的内容大多是前所未見或是只有著錄的先秦佚籍,還不是一篇,是幾十篇,從已發表的來看偽造的話對造假者的文學、古文字學、古音韻學、古文獻學、古代史以及思想史等方面的知識水平要求高的不可想像。特别是裡面有佶屈聱牙的商周文獻,其難度還要再上一層,更不用說還有人身圖,古算具等現代人完全想不到的東西。

▼下圖:清華簡《筮法》。(圖片來自:《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肆)》)

四、清華簡的書法不僅符合戰國文字特點而且非常典雅精整,且由不同書手抄錄而成,各篇書寫風格筆法自成一格,僅清華簡第一輯九篇文獻就有七位書手,我想清華簡出完的話書手起碼也有幾十位,偽造的話得先找來那麼多楚文字方面造詣極高的書法家。

五、古文字學家利用清華簡考釋出了以前弄不明白的疑難字(例:由清華簡釋解古文字一例--《史學集刊》2012年03期),能和以往的出土文獻構成完整的證據鏈,要是假的,那造假者必定比清華復旦的一干古文字學者水平還要高。要麼就是造假者手上有一大批誰也没見過的楚簡真品。

六、清華簡上有不少新見的古文字,如果清華簡所用的文字還能够與在清華簡之後出土的文字資料相印證,那真假就可以定論了,因為就算存在一批「頂尖古文字學家」有組織地造偽簡,也不可能有人能提前知道尚未出土的文字材料。上博楚簡就得到了後來出土的左冢漆梮印證,所以讓我們拭目以待。

七、文獻所敘之事或之理的真假與文獻本身真偽是兩個問題。比如《封神演義》當作商周文獻是假的,作為明代書籍是真的;馬王堆黄帝四經不能當做黄帝時期的材料,我們推斷其為戰國材料不假。清華簡有些文獻可能不是實錄,是戰國人托古之作(如《保訓》《耆夜》),但是現在有人在辨偽時混淆了兩者。

古文字學界是怎麼辨偽的,可以參考胡平生寫的《論簡帛辨偽與流失簡牘搶救》一文,他總結了簡帛辨偽四原則:第一,文字,文法與文理。第二,材質與形制。第三,書法與書風。第四,來路與出處。清華簡出土地點無法落實是非常遺憾的,但並不能作為真假的決定性論據。看過海内外不下二十批假簡的胡平生先生認為清華簡是偽造的「萬分之一的可能性也没有」。

清華簡學術上消化過程至少得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現在才公布了不到一半,研究才剛剛展開,很多疑難没有新的證據的話現在也還回答不了,誰也不能保證自己的文字釋讀和文本時代斷定就是正確無誤的,李學勤提倡信古,簡牘寫的西周就斷為西周的文獻,所以不免落人口實。

再反駁所謂陰謀論,支持清華簡的學者像裘錫圭,李零,胡平生這些人,以他們的學術地位和個性,不會去做弄髒自己羽毛的事情。論學力和負責人的位子李學勤是最可能偽造的人,但論學術觀點來說却是最不可能的人,因為到目前這批簡打了李學勤三次臉:

1.新蔡葛陵簡的年代推斷,李學勤和劉信芳以前堅持公元前377年說,但據《楚居》與《繫年》,新蔡簡下限為公元前398年。

2.關於數字卦,李學勤是反對戰國有數字卦的,他認為楚簡所謂數字卦其實都只是卦畫,李零還跟他爭論過,詳細可以去看李零的書《上博楚簡三篇校讀記》。清華簡裡就有一篇《筮法》專門講數字卦的,現在李學勤承認自己錯了。

3.關於偽古文尚書,李學勤之前觀點是和陳寅恪一樣,認為偽古文是一種古人不規範的輯佚本,是古人把一些古文尚書斷簡殘篇加以整理補充而做成的東西,偽古文除抄撮先秦典籍的尚書引文之外的其他部分也不全是偽的,甚至寫了《尚書孔傳的出現時間》暗示偽孔傳也是可靠的。夏商周斷代工程就用了偽古文《胤征》。清華簡出來後大家發現除去傳世先秦古籍引用過的那些外,清華簡的尚書和偽古文尚書没有一句是相同的。

最後談一下浙大簡。浙大簡問題比較大,四條原則没一條通得過,對於浙大簡,古文字學界集體態度是不研究不徵引。

參考資料:

1.《為先秦古簡科學算命》《新知客》2009年08期

2.《論簡帛辨偽與流失簡牘搶救》.胡平生.(《出土文獻研究》第九輯,2009)

3.《簡牘的鑑識與辨偽》.魏宏偉.(《文物鑑定與鑑賞》2011年第7期)

4.《走近清華簡》.劉國忠.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5.《清華簡九篇書法現象研究》賈連翔.《書法叢刊》2011年第4期

6.《簡册背劃線初探》.孫沛陽(《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4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7.《戰國飽水竹簡的搶救性保護》.趙桂芳.《出土文獻》第一輯,中西書局,2010年

8.清華簡文本復原——以《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第一、二輯為例.李均明趙桂芳《出土文獻(第三輯)》,中西書局,2013年

9.清華戰國竹簡《筮法》卷册的揭取保護. 趙桂芳《出土文獻(第四輯)》中西書局,2013

下面一個回答來自@武曉冉,她的回答延續了「學術吐槽小能手」的一貫風格,頗可一讀~

武曉冉:

目前,没有一個古文字學、簡帛學和考古學方面的專業人士認為清華簡、北大簡和岳麓簡是偽造的,因而也不會認為這三批簡存在所謂「真偽之爭」。

一些思想史和中國近代史方面的學者有所懷疑,大概論證思路是這樣的:

(1)因為清華簡和尚書、逸周書存在類似文句,因而清華簡是抄的,所以是偽造的;

(2)因為清華簡存在尚書、逸周書没有過的詞語文句,因而清華簡是編的,所以是偽造的。

(1)、(2)居然是存在同一篇文章之中(我强烈建議,中國哲學這個學科真该下大力氣加強本科生高等數學和邏輯學的學習和訓練了)。

竹簡真偽鑑定依靠的是檢測數據,以及考古學、簡帛學、古文字學已有的經驗和知識,這三批簡顯然都是符合的。此外,三批簡的公布帶給考古學、簡帛學、古文字學許多新的知識,這些知識也能在以往正式考古發掘出土的竹簡中得到印證,解決以往發現竹簡中積存的問題:

比如,通過清華簡研究,我們第一次知道戰國簡可能存在簡背編號,據此查驗1993年出土的郭店簡,也發現了簡背編號。又比如,清華簡在整理報告中首次公布了竹簡背面照片,我們第一次知道,古代修治竹簡時存在一種特殊工藝,就是把整根竹竿裁切成一定長度的竹筒後,用刻畫工具按照一定角度,在竹筒的非竹節部位進行螺旋形刻畫,以保證竹簡編連後能够依序排列、嚴絲合縫;這是一個新知識,也在其他竹簡中得到了印證。我覺得僅此二例足以證明三批簡的真實性,其他通過清華簡、北大簡、岳麓簡新識出了許多古文字更是不勝枚舉。

古文字學、簡帛學、考古學的學者都是經過長期訓練的,自整理報告公布以來,這些專業每年都有大量研究清華、北大、岳麓簡的文章,大家之所以不去討論真偽,實在是覺得無需討論。

原文鏈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jIwOTQ0OQ==&mid=200288490&idx=1&sn=56d407b823277ce399fb2c607487d9ef#rd

1 則留言:

崑曲引正 提到...

請參看本站舉證,清華簡極重偽簡嫌疑.此另文剖析護偽者之讕言.敝人從事學術界辨偽,深知學界之虛妄傳言,及學術界不正已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