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5日 星期五

台中市正覺堂:2005年佛學論文獎學金

P1170833

家裡的書多到溢出來,書櫃書架堆滿了書,窗台橫橫斜斜地疊了三落書,走道上、椅子上下、書桌上下都是書。這幾天開始清理、拋棄過期的雜誌,這本 2005 年台中市正覺堂佛學論文獎學金的得獎論文集,也在清除之列;有意無意之間,帶到星巴克咖啡店,喝咖啡時,再翻閱一次,準備就地棄屍、棄書,跟這本雜誌道別。論文內容依次序為:

林建德(台大哲研所):〈印順法師對「先知法住、後知涅槃」的解讀與詮釋〉

釋宗平(南華大學宗教所):〈《轉法輪經》三轉法輪的證悟次第〉

黃健原,(中華佛研所):〈生活化的動態禪修之研究與應用〉

王瑞鄉,(中華佛研所):〈守護根門初探---以六入處相應相關經群為主〉

宗美(中華佛研所):〈《經集》八頌品的無我思想〉

釋法洲(中華佛研所):〈佛陀的教團與現代的社會〉

戎錫琴(社會組):〈Bhāradvājasuttaṃ 譯注研究〉

王常蒞(社會組):〈六種動物經之研究》

這八位論文得獎者,我見過三位,林建德已是知名教授,經常在印順法師思想與當代佛教思維等題材發表論文王瑞鄉也是無著比丘《念住》一書中譯本的六位。戎錫華則是馬德偉教授(早期的法鼓佛教學院,現在的法鼓文理學院)的研究助理。基本上,除了林建德之外,其他七位都是佛研所學生,而且除了釋宗平之外,都出自中華佛研所。

如同台中市正覺堂董事長廖祿立所說的,他們從 2001-2005 連續辦了五屆「佛學論文獎學金」,2004-2005 兩年則指定「《相應部》與《雜阿含經》」為論文的主要範圍。所以得獎論文即使不在此範圍之內,也是以「印順法師思想」或巴利《經集》為主題,以所謂「原始佛教」為研究核心。

這樣的「佛學論文獎學金」,我並未收到後續的消息。得獎者除了上述三位之外,只有王常蒞尚有論述,其他人都非常安靜,不過,他似乎回到馬來西亞去了。但是,就像《正觀雜誌》一樣,他們在台灣長期鼓勵、觀注、栽培佛學論文的發表,對台灣佛教的長遠影響應該會匯聚成一條大河,而有深遠的影響,並且滋潤台灣佛教的成長與壯大,對避免台灣佛教往神鬼化、世俗化有相當大的貢獻。

王常蒞,(2007),〈巴、漢〈入出息念相應〉經群比較〉,《中華佛學學報》第二十期,1-39頁,中華佛學研究所,台北市,台灣。

===================

這八篇論文,我最關心的是宗美與戎錫琴兩篇。

宗美(中華佛研所):〈《經集》八頌品的無我思想〉

戎錫琴(社會組):〈Bhāradvājasuttaṃ 譯注研究〉

《經集》的〈八頌品〉(或譯為〈義品〉)與漢譯《義足經》(T198)相當。閱讀〈《經集》八頌品的無我思想〉此文,令人想起2008年奧村浩基(佛光大學宗教系助理教授)所講的:

「在日本,學生從 18歲到 50歲之間只是學習語言:梵文、巴利、藏語,學習閱讀經典,教授是不允許你作與義理相關的論文,只能作文獻學方面的探討。」

「在台灣曾經遇到學生要作學位論文,一下手就作義理方向的論文」。

這樣的情形還在台灣重演,我覺得「《經集》八頌品的無我思想」這個題目開得太大,似乎要閱讀更多的原典才能作好,僅僅是引述 PED (PTS 版《巴英字典》是不夠的)。

http://yifertw.blogspot.tw/2011/07/20081018.html

-------------------------------------------------------------------------------------------------------------------------------

在〈Bhāradvājasuttaṃ 譯注研究〉文中,戎錫琴提及赤沼智善《互照錄》並未將《鼻奈耶》的對應經文列入《互照錄》之中,她並且希望後繼有人編入類似的《律藏》對應文字。我並不贊同;現行漢譯《律藏》的內容,有相當部分是類似《譬喻》的性質,講故事的成份高過「史實」與「教理」。對某種形式的「對照經典解讀」只有干擾,而無益處。

此文又將 kāyagatāsati 譯作「身至念」,《中部 119經》經名為「kāyagatāsati」漢譯對應經典為《中阿含81經》「念身經」(CBETA, T01, no. 26, p. 554, c10),因此譯作「身念」會比較恰當。

在〈初期漢譯佛典疑難詞釋義〉討論「三十一身分」(或 35身分, 36身分)時,並未提到《鼻奈耶》的「「三十一身分」,可互相參考。

《鼻奈耶》卷3:「佛遊釋羈瘦」(CBETA, T24, no. 1464, p. 861, b21)

蘇錦坤,(2013a),〈初期漢譯佛典疑難詞釋義〉,《福嚴佛學研究》8期,123-185頁,新竹市,台灣。

http://yifertw.blogspot.tw/2013/05/blog-post_1422.html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