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8日 星期六

法友飛鴻 157 --- 翻經人已去

pict 254

翻經人已去,

誰為立幽亭?

一望野雲白,

半藏山骨青。

     ----宋朝,郭祥正

==============

2015-08-08 11:02:

Dear Yifertw:

久未問候,不知身體可好?

日前忽然有個念頭,雖與先生不熟,但覺得或許可以提出來供先生參考。

先生對佛教經典的研究相當深,所寫文章提到的技術問題,大概只有這領域的專家看得懂。不知先生是否想過寫一些給一般讀者看的書,例如編輯《阿含經》中的精彩故事,以淺白的語言向廣大讀者介紹這些故事,而你也可以加入自己的閱讀心得。

我對這領域十分無知,也不知道市面上是否已經有同類的優秀著作,只是覺得精研學術問題雖然重要,但編寫出色的普及讀物也很重要。

祝平安。

===============

2015-08-08 11:37 GMT+08:00 Yifer:

親愛的小讀友:

 其實沒有天生的釋迦、現成的孔夫子,每個人都是「積跬步而成千里」、「識單字片語而成大家」。我也是積少成多,以我這一個工科的「直男(癌)」,而積累成漸能讀古代的佛經,我應該是讀得比較認真、認真得比較持久而已。(所以慢慢讀下來,你也可以的。Yes, you can!)

 身為一個譯人,我特別感佩、感念安世高、支婁迦讖、康僧會、支謙等人,他們遠渡大漠,來到一個完全沒有佛法的地方。翻經人已去,只留下一些他們翻譯的成品,他們的翻譯結果後人不是棄置不讀(因為不合時宜?),就是有讀而沒有懂。(你我的翻譯作品也有可能面臨相同的冏途,後人或者認為譯作的內容已經過時,或者文字古老不易讀懂)。我惋惜此一現象,試圖重讀,並且幫他們安上註解,這是我對他們致敬的一種儀式。

 據說,人類是唯一有宗教信仰的動物。我解讀這些經典,或多或少當作人類文化史範疇內的宗教研究,這裡面還牽連著一些「翻譯研究」、「佛典翻譯史」、「台語研究」、「中古漢語史」、「印度、中亞文化交通史」、「東南亞文化交通史」(這門已經在沈丹森、Jason Neelis 教授耕耘之下漸成顯學)。

 可以寫、應該寫的東西很多,(應該讀而尚未讀的東西更多),我老來讀經,大概作不到那邊去了。現在唯一的「殘念」,是將我發表的論文結集成書。

 謝謝來函關心。

    Yifertw

===============================

http://yifertw.blogspot.tw/2011/12/blog-post_4625.html

pict 264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