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5日 星期日

網路漫遊 (Net surfing)

社群中某位豆友的「廣播」:
  一次又一次印證,豆X「網紅」有個p用。那些潜伏在豆X大海中,雖然只有幾十個關注的,頭像模模糊糊花花草草奇奇怪怪的,往往都是大神級别的人物。
==================
  在網路上漫遊已經超過十年,也因此增加結交三山五嶽、五湖四海各路朋友的機會。
  2016年底突然從法國來的流量暴增,12月份的流量甚至是台灣流量的2.5倍,直到二月才平息下來;不知法國那邊發生了什麼事;隱約知道來訪的讀者是「台語」和「佛學」的貼文都看,並未偏重在某一方面。但是,以我的網路技倆通常不知道來者何人、從何處來、讀了哪些文章、讀多久,他還去讀了誰的文章等等訊息。
  大約在2015年9月從《豆瓣網》得知 Academia.edu ,這是一個交流論文的網站。一般而言,大部分社交網站不歡迎這種長篇大論的論文,讀者對篇幅太長的貼文也沒耐性細讀。一般社交網站會造成表格變形,特殊語言的字體無法辨認,下載費時,存錄障礙重重,對少數讀者很不方便。
  Academia.edu 網站則提供自由上傳、下載的服務,有些學者甚至把整本書上傳分享。加入這一網站,可以自創小組,也可以加入已經在運作的小組,小組成員有人發表新的消息,網路自動通知其他成員。小組成員可以互送電郵(email),不過,大多數不會回信。
  2017年1月Academia.edu 網站增加「readers 讀者」這一功能,每一用戶可以看到誰來你的帳戶閱讀或下載文章的歷史記錄,是的,網路告訴你開播以來,哪些人總共讀了多少文章,每篇文章讀了幾頁;資訊甚至包含這位讀者位於何處,隸屬哪所大學或研究機構,也詳予報導。
  有一次某位長老雖然隸屬台灣某所大學,但是上網地址卻顯示在日本東京,交換意見之後,才知道他人在東京參加研討會。
  我較常利用的功能是窺探這些大神去下載、閱讀了哪些論文,通常有意外收穫,能夠發現我所忽略的作者與論文。
        親愛的網友,是的,只要你出現在我家裡,我看得到你。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