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1日 星期一

AN 3.132 Lekha

阿育王銘文

以下這三種譯本,第一種與第二種彼此的差異不大,這兩種都是將三種人比喻作在什麼材質上雕刻的人,第三種譯本則是將三種人比喻作刻在(寫在)某一材質的文字。
巴利「lekha」有兩種字義,一是「雕刻的文字、圖案、記號」,一是「書寫的文字、圖案、記號」,這樣在漢語覺得怪異的「在水上雕刻文字」,可以理解成「在水上書寫文字」。
經文「lekha」的字義並未明確表示在石上、土上、水上書寫(雕刻)的是文字、圖案或記號,不過 L. S. Cousins 柯新斯認為將此經文理解成「書寫、雕刻的是文字」應該相當合理。
Cousins, Lance S., (2013), ‘The Early Development of Buddhist Literature and Language in India’, JOCBS 2013(5), pp. 89-135.
=====
那麼,為何特別討論此部經典呢?
因為學者根據此經推論,世尊在世的時候,印度就有「文字書寫」的慣例。
這牽涉到,結集的佛經是否有可能一開始就有可能訴諸文字記錄。
=====
1.
莊春江老師的譯文:(http://agama.buddhason.org/AN/AN0556.htm)
《增支部 3.133經,刻文經》
「比丘們!現在世間中存在這三種人,哪三種呢?如刻文於岩石般的人,如刻文於地般的人,如刻文於水般的人。   
比丘們!什麼是如刻文於岩石般的人呢?比丘們!這裡,某人常常發怒,且他的那個憤怒長時間潛伏,比丘們!猶如在岩石上刻文不迅速地被風或水破壞,是久住的,同樣的,比丘們!這裡,某人常常發怒,且他的那個憤怒長時間潛伏,比丘們!這被稱為如刻文於岩石般的人。   
比丘們!什麼是如刻文於地般的人呢?比丘們!這裡,某人常常發怒,但他的那個憤怒不長時間潛伏,比丘們!猶如在地上刻文迅速地被風或水破壞,是不久住的,同樣的,比丘們!這裡,某人常常發怒,但他的那個憤怒不長時間潛伏,比丘們!這被稱為如刻文於地般的人。   
比丘們!什麼是如刻文於水般的人呢?比丘們!這裡,某人當被粗暴地、粗惡地、不合意地說時,仍與他在一起,交際、招呼他,比丘們!猶如在水上刻文迅速地消失,是不久住的,同樣的,比丘們!這裡,某人當被粗暴地、粗惡地、不合意地說時,仍與他在一起,交際、招呼他,比丘們!這被稱為如刻文於水般的人。   
比丘們!現在世間中存在這三種人。」
=========
2.
此一經典,關則富老師的譯文:(《增支部(一),巴利語佛經譯注》,聯經出版,459頁)
《增支部 3.132經,雕刻經》
「比丘們!有這三種人存在於世間。哪三種?猶如在岩石上雕刻的人,猶如在土壤上雕刻的人,猶如在水上雕刻的人。   
什麼是猶如在岩石上雕刻的人呢?在這世上,有的人時常生氣,而且他的憤怒延續長久。譬如在岩石上的雕刻不會迅速地被風或水所消蝕,而會持續長久。就像這樣,在這世上,有的人時常生氣,而且他的憤怒延續長久。他被稱為猶如在岩石上雕刻的人。   
什麼是猶如在土壤上雕刻的人呢?在這世上,有的人時常生氣,而且他的憤怒不會延續長久。譬如在土壤上的雕刻會迅速地被風或水所消蝕,而不會持續長久。就像這樣,在這世上,有的人時常生氣,而且他的憤怒不會延續長久。他被稱為猶如在土壤上雕刻的人。    
什麼是猶如在水上雕刻的人呢?在這世上,有的人即使受尖銳的言語對待,受粗暴的言語對待,受不悅意的言語對待,他仍(與對方)和合、交往、友善。他被稱為猶如在水上雕刻的人。
比丘們!這三種人存在於世間。」
=======
3. 
版主譯自菩提比丘的英譯《增支部 3.132經,雕刻經》
《增支部 3.132經,雕刻在石上經》
「諸比丘!有這三種人存在於世間。哪三種?有人像雕刻在岩石上的文字,有人像雕刻在土壤上的文字,有人像書寫在水上的文字。   
哪一種人是像雕刻在岩石上的文字呢?在這世上,有的人時常生氣,而且他的憤怒持續了長久的一段時間。就如同雕刻在岩石上的文字不會迅速地被風或水所消蝕,而會持續了長久的一段時間。就像這樣,在這世上,有的人時常生氣,而且他的憤怒延續長久。這樣的人被稱為猶如雕刻在岩石上的文字。 
哪一種人是像雕刻在土壤上的文字呢?在這世上,有的人時常生氣,而且他的憤怒不會持續很久。就如同雕刻在土壤上的文字會迅速地被風或水所消蝕,而不會持續很久。就像這樣,在這世上,有的人時常生氣,而且他的憤怒不會持續很久。這樣的人被稱為猶如雕刻在土壤上的文字。 
哪一種人是像書寫在水上的文字呢?在這世上,有的人即使受尖銳的言語對待,受粗暴的言語對待,受不悅意的言語對待,他仍(與對方)和合、交往、友善這樣的人被稱為猶如雕刻在水上的文字。    
諸比丘!有這三種人存在於世間。」
=======

沒有留言: